烏克蘭的班多拉演奏

-本文由上進王所寫,更多好文請至上進王的學習日記



這週末回台北還有一大樂事 就是去聽烏克蘭的班多拉演
奏會話說他們的表演真的很有趣 不管是就樂器本身還有
表達手法

先說樂器吧 班多拉的彈奏方法很像琵琶
而他的聲音聽起來又很像豎琴
另外他們七成的歌是邊彈邊唱又像是吉他
然後指揮者本身也是個女高音指揮偶爾也兼聲優

我最喜歡的歌曲是一首班多拉跟小提琴的合奏曲
那位拉小提琴的男生真是超有型 金色長髮 紳士服
那首歌的曲風是有中世紀吟遊詩人
在講述某個史詩般的故事時特有的幽鬱壯闊曲風
小提琴的優雅激情和班多拉的甜美溫柔
成了一個絕配

另外因為班多拉歷史悠久 所以曲風多偏民族風
有多首曲子是演奏的女生站起來跟另個女生聊天
說的內容聽不懂 不過應該是女生之間嘻鬧的對話
而下台的時候指揮也蠻有幽默感的 很KUSO
我想烏克蘭的人表達事情的時候應頗不照原則出牌

結論是 花了NT500去聽演唱會感覺很不錯 ^^


以下是這次他們來的新聞介紹:

烏克蘭班多拉美聲樂團首度來台演出,讓班多
拉這種千年樂器首次在台亮相。

班多拉是烏克蘭最古老的撥弦樂器,最早可追溯
到六、七世紀,狀似魯特琴,演奏方式如豎琴,
聽來接近大鍵琴。班多拉美聲樂團指揮索多莫拉
指出,班多拉最初是傳統舞蹈的伴奏樂器,後因
烏克蘭飽受歐洲、俄國欺凌,逐漸變成哥薩克人
發抒心聲的歌唱伴奏樂器。

索多莫拉說,班多拉在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最盛行
,當時男性都用班多拉唱詠哥薩克人的英勇事蹟,
隨著時代演變,班多拉的琴弦由腸線變成金屬製,
弦數從十八世紀的二十條絃增為六十三弦,樂師也
變成以年輕女性為主,男性反而變成點綴。

成員昨天全穿傳統哥薩克服飾出席,華麗細緻的裝飾
可見歷史痕跡,據說都是「曾曾祖母時代」製的衣服
。昨天樂團除了唱烏克蘭歌謠,也唱了首中文歌謠
「媽媽好」,團員說,歌詞都是用烏克蘭文或俄文拼
音記住的,她們還準備了更多首中文歌巡迴演出。


-本文採姓名-非商-禁改授權,歡迎引用與轉載,但是要附出處與作者-
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
標籤: | edit post
1 Response
  1. 匿名 Says:

    感覺是很有意思的體驗